热门关键词: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分类,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力<8级)、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10~11级)、台风(中心最大风力≥12级)、强台风(中心最大风力14~15级)和超强台风(中心最大风力≥16级)六个级别。
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
2、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4、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2、台风超强风力能驱动靠近赤道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热量向带、寒带地区移动,有利于地球保持着热平衡。
3、台风来临时会将将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使得海面营养物质增多,吸引鱼群聚集,可提高捕鱼量。
1、狂风:台风天气所带来的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当台风来临时,往往带来暴雨,并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其他灾害。
台风预警共分为四种,分别是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当台风来临时,请根据气象部门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风暴潮,又称风暴潮灾害或潮灾,是一种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而导致海平面异常升降的自然灾害。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两大类。
1、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2、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风暴潮是由于大气强烈的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的现象。
风暴潮通常叠加在正常潮位之上,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形成更强的破坏力。
风暴虽然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但是由风暴潮所带来的洪涝灾害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
当风暴潮发生时,常常会使得水位上涨,导致船舶倾覆、房屋倒塌、堤岸决口等现象的发生,严重的风暴潮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70年在孟加拉湾沿岸发生过一次震惊世界的风暴潮,这次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危害性极大。
气象部门和海洋部门会在风暴和风暴潮来临时发布相关预警,风暴潮预警级别分为Ⅰ、Ⅱ、Ⅲ、Ⅳ四级警报,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我们应该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和海洋部门发出的预警,并按照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引做好防范措施。
下图为2018年4月16日20时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受其影响,南方多省区出现了强降水。完成下面小题:
【分析】1.台风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小,A错。图示时刻,北部湾沿海地区、珠江口地区以及越南北部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降水量大,B、C错,D正确,故选D。
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处等压线向数值低处凸出,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丙处等压线向数值高处凸出,位于低压槽附近,易形成锋面雨,多阴雨天气,C不符合题意。丁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偏南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向右发生偏转与等压线斜交,吹东北风,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大部分地区降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下图为2021年7月20日我国东部地区暴雨水汽输送形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分析】3.读图可知,西太平洋高压和大陆低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导致两者之间的气流在黄淮地区停滞,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台风“烟花”逼近,水汽条件充沛;河南处于副高边缘,受台风外围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降水量增大;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读图可知,7月20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加之台风所带水汽(东南水汽急流)被向北引导,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少,出现伏旱现象,酷热难当。C正确。ABD描述不确切,故选C。
2021年7月17-21日,河南郑州市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周边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特大暴雨。下面左图示意2021年7月20日我国500百帕等压面的等位势线线百帕等压面距海平面的高度为5880米,副热带高压的范围就是以588线为边界)分布状况,右图是河南省地形图。
7月25日台风“烟花”登陆舟山普陀区,减弱后的热带低压中心于7月30日运动到渤海湾海面上,继续向东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
【答案】(1)①影响了“烟花”生成的位置,只能在副热带高压以南;②影响了“烟花”的移动路径,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引导“烟花”向偏西、偏北方向移动;③影响了“烟花”的强度,副热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抑制台风的上升气流,会削弱台风,甚至使台风消亡。
(2)①郑州市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西侧边缘,高空受东南风控制;②受郑州附近的低压吸引,东南风势力加强;③台风从洋面吸收大量水汽,被东南风输送到郑州上空;④郑州市西侧是山地,湿润气流被山地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⑤天气形势稳定,高压(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和台风长时间滞留,水汽源源不断输入到郑州市上空,降水持续时间长,形成暴雨。
(3)烟花从舟山登陆后,失去水汽来源,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减少(能量供应不足),地面摩擦力大,对台风消能作用强,台风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与南部海域相比,渤海湾纬度偏高,海水温度偏低,热带低压无法得到足够的热量和水源,势力减弱,逐渐演变成温带气旋。
【分析】(1)本题主要从“烟花”的位置、移动路径、强度及气流运送状况等方面来分析。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烟花”生成的位置在副热带高压以南;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的引导,使“烟花”向偏西、偏北的方向移动;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中心气压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从而削弱台风的势力,甚至使台风消失。
(2)本题主要从充足的水汽、气流的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等方面来分析。由图示信息可知,郑州市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西侧边缘地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高空风为由东南风;郑州位于近地面低压中习附近,受其影响,东南风势力加强;台风形成于太平洋,从海洋获得充足的水汽补充,被东南风输送到郑州上空;由河南省地形图可知,郑州市西侧是山地,被东南风输送的湿润气流遇到山地阻挡后,抬升形成地形雨;由于副热带高压和台风长时间滞留,天气形势较为稳定,导致水汽源源不断输入到郑州市上空,使得降水时间长,出现持续性暴雨。
(3)由材料信息“台风“烟花”登陆舟山普陀区,减弱后的热带低压中心”可知,烟花从舟山普陀区登陆后,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失去了海洋水汽的补充,导致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减少;由于地表摩擦力的影响较大,对台风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台风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由“热带低压中心由7月30日运动到渤海湾海面上,继续向东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可知,由于渤海湾纬度较高,海水温度较低,热带低压中心势力减弱 ,无法获得足够的热量和水源的补充,导致热带低压中心逐渐演变成温带气旋。
台风形成于洋面温度较高的海域上空,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上升,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终形成台风。图1示意北印度洋甲海域,图2为乙半岛所在地区简图。
(3)夏半年图2中丙群岛以东附近海域台风发生的频率远高于图1中甲海域,请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乙半岛为中南半岛,雨量较多时段集中在每年的6~9月,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低纬东南信风越过赤道以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为西南风;此时期甲海域受西南风控制,表层海水被吹往离岸方向,引起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向东北方向流动的洋流。
(2)甲海域为索马里沿岸海域,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高(空气湿度较大);夏季该海域盛行西南风,强劲的风力将表层海水吹向东北部,底层海水上泛补偿;底层海水温度低,大气与之接触后迅速降温,水汽凝结成雾。
(3)夏半年甲海域底层上泛的海水温度较低且洋流流动性强,难以形成稳定的高温海域;丙群岛阻挡了北赤道暖流西进,使暖水汇聚于丙群岛以东海域,最终形成大面积比较稳定的高温海域,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发育时间。
【分析】(1)乙半岛为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6~9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全球气压带、风带也向北移动,南半球低纬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以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所以6~9月甲海域受西南风控制,表层海水被西南风吹往离岸方向,引起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向东北方向流动的寒流。
(2)雾形成的一般条件一是气温冷却,二是水汽增加,三是有凝结核。读图可知,甲海域为索马里沿岸海域,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旺盛,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夏季该海域盛行西南风,强劲的风力将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补偿,使得该海域下垫面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与较冷的下垫面接触后迅速降温,水汽凝结,便形成了海雾。
(3)“台风形成于洋面温度较高的海域上空”,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夏半年甲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且洋流的流动性强,难以形成稳定的高温海域,难以形成台风;受东北信风影响,赤道北部形成北赤道暖流,丙群岛位于太平洋西侧,阻挡了北赤道暖流的西进,北赤道暖流带来的高温海水便汇聚在丙群岛以东海域,最终形成大面积比较稳定的高温海域,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碳水和脂肪不“背锅”了,科学家首次证实:蛋白质才是脂肪肝的主要营养风险因素!
咨询热线
0898-6936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