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河南省兰考县近二年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上,做足“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绿荫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二坝寨引黄调水工程,在县城西北,开挖金牛、金沙、金花三湖,包括引水渠道、沉沙条渠、调蓄池和供水工程,占地面积2287亩,蓄水能力 416万 立方米,正常蓄水水位69.5米。该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兰考区域内城市水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是一处群众渡假休闲娱乐之地,提升了兰考的城市品味。
引黄调水工程己向世人展现一幅景色宜人、风俗淳厚、令人心驰神往的“上河恬园图”,堪称“清明上河图”的姊妹篇,所以该工程又叫“上河恬园”,上河者黄河也,《水经注》称黄河为上河,恬园者田园也,意指洋溢自然生态之美,恬静安逸的幸福生活,“上河恬园”寓意母亲河孕育下兰考人民的美好生活。“上河恬园”取自李飞跃、雍丘圉2015年为家乡兰考撰写的文章一一《上河恬园记》。昔日的风沙盐碱之地,如今已是一座吟诗诵歌、再现陶渊明《归园田居》意境,传承乡土文化的“上河恬园”,引黄调水工程将被兰考县委县政府打造成“上河恬园”AAAA风景区,“上河恬园”将成为兰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张海先生怀着对兰考人民的热爱和尊重,不畏酷暑,用行书题写了《上河恬园》匾额,跌扑纵跃,苍劲多姿。又用特有的隶体创作了《上河恬园记》书法作品,通篇醇和、清雅、秀逸。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设计者肖红教授于2014年的秋天怀着与兰考的渊源和深情厚谊,对“上河恬园”的向往,不辞辛劳精妙创制的“上河恬园”徽标,再现了“上河恬园记”所要诠释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肖红教授和张海先生的厚爱助力兰考的发展建设,其大义将与石同寿,永远被世人传诵。
“拼搏、创新、文明”的兰考人正在印证,焦裕禄书记描绘的画卷:“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上河恬园”就是当下镶嵌在兰考大地上的一棵璀璨明珠、一段锦绣画卷!
兰考者,葵丘也,诸侯盟好之地,桓公始霸之邑。上河者,黄河也。远溯青藏,疑自天上,万里波涛奔赴;上接远古,信绍史前,千年红尘止息。十八大弯,归结铜瓦古渡,翻成中州通衢;九曲回肠,牵挂万姓生民,终就水利八方。
曩昔陈平为社,顿兴宰割天下之志;江郎梦笔,频出擘画江山之文。嗣后王廷相经济世务,弘扬正气;张世禄天机精到,妙契六法。张伯行为官,清廉第一;焦裕禄勤政,书记榜样。信是英杰辈出,每此凭眺,怎不大义凛然,岂甘涤器;可惜流风遗响,都付东去,徒令漫嗟荣辱,无人当垆。
恬园者,田园也。平子归田,元亮辞官,采菊话桑,得其自然。后人思慕,何必终南。见有大堤如龙,故道为宝,物业兴旺,欣欣向荣。有田家傍水,木叶围村。其风仁为美,其俗敬为恭。人尽天生之才,民享太平之乐。然日居月诸,寒暑往替,不免椿萱风减,故旧零落,反哺之心,友于之道,不行何待?堪嗟机务缠身,俗情难遁,何得如此佳园,怡悦身心,人我两欢。
幸有上河恬园者,居胜地,临胜景,遇胜友,通达八方,思接古今,有田园之乐,饮食之美,乡贤之亲。主人喜延宾客,文饰台池。开花溪,辟竹径,植五柳,树双槐,结华屋,起高庐,营成此园。临碧渚,对绿畴,市廛不到,桑柘相连。秋藏冬发,春酝夏成,倾其所有,以待以享。其荤或珍摄八物,善用六牲;其素或野簌山蔬,环保时鲜。其羹或脆滑芳鲜,令季鹰思莼;其粥或御暑却寒,使吴子致新。其果或陆绩怀,孔融让;其酒或出名川,自深巷。主人善使伊尹调鼎之手,常存孟常饱客之心;喜见盘飞白雪,箸掇红丝,推杯换盏,大快朵颐。
逢佳节,得闲时,会亲友,聚贤良。连榻坐客,扫径接宾。或王或谢,佳日相呼;为玉为金,比德成邻。或名闻八斗,才堪二升;或平原十日,张翰一杯。食惟接气,味以平心;尔神余契,我怀子情。更有数载一面,一日三秋;人恨相见晚,宾如平生欢。高谈风月,闲话农桑;抚今追昔,慨当以慷。尽此浮生一日之饮,复享儿时田园之乐。四美二难并,人生几何成。莫疑邯郸枕,但听木兰钟。
滕王阁之大筵,醉翁亭之小聚,自古饮食为媒,宾朋为盛。上河恬园者,翘首士人君子,为梁园之游,再造文化重镇;八方宾朋,如清明之约,汇聚中原胜景。
咨询热线
0898-6936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