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早餐店前,店主将外摆的折叠桌椅收回店内,执法队员主动上前帮忙整理;楼道里,小区点位长与志愿者分工协作,清理堆积的杂物……这一幕幕是宁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日常,更是县住建局与县综合执法局协同攻坚的缩影。
几年来,县住建局和县综合执法局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施工工地、物业小区等领域工作,以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城市治理,难在条块分割,贵在协同高效。县住建局与县综合执法局打破壁垒,构建紧密联动机制,为城市治理打开新局面。
“以前这边是断头路,出行得绕大圈,现在路通了,方便太多了!”谈及家门口新打通的营前路,市民陈女士赞不绝口。聚焦居民出行痛点,县住建局发挥牵头统筹作用,全面摸排城区断头路现状,制定并实施三年攻坚计划。营前路的贯通不仅完善了城区路网结构,更为周边居民构建起便捷出行通道。
在打通断头路的同时,两部门针对城区停车资源供给不足问题,自2021年起,深挖资源潜力,新增机动车位450个、非机动车停车区域2900平方米。同时,强化管执联动,宣传引导与规范管理双管齐下,推动市民养成良好停车习惯。
随着机构改革工作深入推进,2024年3月,原属于县综合执法局的环境卫生指导中心、市政园林管理中心等部门职能划转至县住建局,人员和职能同步进行整合优化。
为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无缝衔接、平稳过渡,两部门迅速成立职能划转交接专项工作组,构建“清单化交接、常态化联动、动态化闭环”的工作机制,严查交接落实情况,确保协作配合流畅高效,并建立问题溯源机制,对交接后出现的新问题共同分析原因,确保创城工作“不脱节、不断档、不降质”,为顺利过渡筑牢制度根基。
文明城市的成色,不在高楼大厦的高度,而在街巷里弄的温度。两部门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让文明渗透到城市的“毛细血管”。
“城区环境越来越好了,走在路上心情都舒畅。政府下大力气整治,我们老百姓打心底里高兴,也会自觉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好环境。”市民王蔓的话语,道出了宁海居民对身边环境变化的真切感受。
为持续提升市容环境,我县构建起“设施完善、作业精细、收运高效、监管智能”的环卫保洁体系。通过“机械夜间冲洗、人工白天清扫”的作业模式,推动保洁作业向系统化、精细化转型,擦亮城市洁净底色。
自2021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实施10余个重点项目,全面提升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品质。园林养护上,开展绿地景观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插绿补绿工程,同时完善公园设施,提升市民休闲体验;市政设施维修上,建立“巡查—修复—反馈”全流程管理机制,重点检修路面坑洼、护栏损坏等公共设施问题,确保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户外广告牌不仅是城市“脸面”,更关乎市民“头顶的安全”。为此,我县采用“宣传引导+集中整治”的方式,引导商户自查自纠,督促其主动拆除不安全、不规范的户外广告设施。自2021年以来,共整治条幅、旗幔等各类户外广告7000余处,以小切口推动市容环境大提升。
聚焦主责主业和管理短板,两部门精准施策,推动城市治理水平与品质内涵双提升。
走进宁海农商银行金融大厦项目工地,让人眼前一亮:一排排绿色施工围挡整齐划一,上面的公益宣传标语成为靓丽风景线;工地内建筑外脚手架配备自动喷淋系统,有效降低扬尘;废弃材料被改造成花箱并种上绿植;钢筋、木材等材料有序堆放,整个施工现场安全又整洁。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县住建局对城区59个在建工地实施全覆盖、高频次巡查,聚焦围挡破损、主出入口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严格要求项目落实“八个100%”标准,从源头规范施工秩序。同时,在全县149个实行物业服务管理的住宅小区中,成立97个业主委员会,通过优化管理力量,将33名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干部调整为30个重点物业小区点位长,强化一线管理效能,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县综合执法局则以路面为主战场,整治占道经营和车辆违停,在早晚高峰时段对12条主次干道实施“定人定岗定责”步巡,重点整治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乱放、无照经营等市容乱象,并辐射至68条背街小巷及100个重点区域,实现道路治理“主动脉”与“毛细血管”全覆盖。
畅通整洁的路网,让人驾车心情舒畅;公园绿地不断增加,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休憩空间……宁海这座崇德向善、和谐宜居的城市,如今不断焕发全新活力,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咨询热线
0898-6936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