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5月12日,中美发布了联合声明,在和美国的贸易战中,中国方面也是开了个好头。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中,日本作为美国的“小弟”,在关税问题上也产生了多次的沟通,不过还没有产生“结果”。
可是随着中国一战打响名声,日本也“硬钢”特朗普,甚至大胆的要求美国废除该关税,提出零关税要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本哪里来的底气?
中美贸易摩擦的转折点出现在5月12日发布的联合声明,这份文件中,美国承诺在90天内将对华关税从最高25%降至10%,并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
表面上看,这是双方各退一步的妥协,但细究背后逻辑,中国的胜利实则建立在两个关键筹码上,产业链不可替代性与内需市场的战略纵深。
美国最初对华加征关税时,瞄准的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的高科技产业,试图通过限制芯片、机械设备的进口打压中国产业升级。
不过,这一策略很快遭遇反噬。以半导体行业为例,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还控制着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供应。当中国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后,美国军工和电子企业陷入“断供恐慌”,最终迫使白宫在谈判桌上让步。
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成为谈判中最大的隐形筹码。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超想象,苹果公司20%的营收来自中国,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了其全球产量的40%。
当中国暗示可能对美企采取“市场准入限制”时,华尔街的游说团体迅速向白宫施压,称失去中国市场等于慢性自杀。这种企业绑架政府的现象,为中国的反制提供了天然杠杆。
中美协议达成后,日本媒体用“震撼”一词形容国内反应。《读卖新闻》直言称中国证明了美国的关税大棒并非无解,这彻底改变了日本的谈判心态。
长期以来,日本在日美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从1980年代的“广场协议”到近年来的汽车关税争议,妥协几乎是默认选项。但这一次,中国案例让日本意识到妥协未必是唯一出路。
过去几十年,日本在外交谈判中常被视为“美国的乖学生”,但这一次,首相石破茂的态度却异常强硬。他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称日方绝不接受10%的关税底线,目标必须是零。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许多观察家以为这只是政治作秀。不过,随着日本在谈判中寸步不让,其强硬姿态背后的逻辑逐渐浮出水面。
中美协议暴露了美国的致命弱点,国内政治分裂与经济抗压能力不足。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本意是“杀鸡儆猴”,但中国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了共和党票仓那就是农业州。
爱荷华州的大豆堆积在港口发霉,直接导致中期选举中3个关键选区翻蓝。日本从中嗅到机会,既然美国连国内压力都难以消化,何谈对外强硬?
日本对美出口中,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占比高达34%。若美国落实25%的汽车关税,丰田、本田等车企的利润将缩水15%,直接导致本土工厂裁员超过2万人。
更致命的是,美国还将关税与防卫费分摊挂钩,要求日本将驻日美军费用从20亿美元增至80亿美元。这种捆绑勒索彻底激怒日本政商界,中国突破美国封锁后,全球贸易体系进入“后美国霸权”时代。
欧盟宣布建立贸易反制基金,印度重启去美元化谈判,连传统盟友韩国也开始减少对美半导体出口依赖。日本若继续对美妥协,不仅会失去经济自主权,还可能被亚洲邻国边缘化。石破茂在自民党内部会议上直言称现在不争,日本将永远沦为二流国家。
日美两轮谈判的细节,堪称国际贸易博弈的经典案例。双方在会议室内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心设计的心理战术。
4月16日,美国和日本在华盛顿迎来了第一轮的关税谈判,当时特朗普作为美国的总统还亲自参加,营造出对于此谈判的重视。不过第一次的谈判没有什么进展,原因也是非常简单,特朗普提出了减免关税的条件非常苛刻。
不仅要求日本敞开国门,大量的进口美国汽车和液化天然气这样的产品,甚至还要求日本来平衡美日之间存在的贸易逆差,当然其中还附带一些“隐形条款”。
日本的相关人士透露,特朗普还要求日本增加防卫开支,第一轮的商讨也是没有存在突破。四月底,双方又展开第二次的贸易谈判,赤泽亮作为日本的代表,明确表示不会为了换取车行业究竟农产品牺牲。
“拖”字诀被日本运用的非常熟练,这种策略的背后,是日本对美国政治周期的精准拿捏,7月不仅是关税宽限期截止日,也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初选的关键节点。日本赌的是特朗普为了稳住摇摆州选票,不得不对汽车产业妥协。
在谈判桌外,双方的经济暗战早已打响。日本央行突然抛售200亿美元美债,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美国则针锋相对,推迟向日本交付F-35战斗机零部件。
此外,日本通过外交渠道向欧盟和东盟释放信号,称“若美国坚持高关税,日本将优先与欧盟签署零关税协议”。这种“围魏救赵”的策略,进一步压缩了美国的回旋空间。
日本富士新闻网透露,石破茂正计划7月初访美,试图在最后关头迫使美国让步。不过,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的经济体量远小于中国,能否复制“中国式成功”仍是未知数。
中美关税战的结果,不仅改写了两个大国的博弈规则,更撬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微妙平衡。日本的硬气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质疑美国的经济霸权,并试图通过联合施压争取利益。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对美国而言,如何在面子和里子之间权衡,将考验其政治智慧;对日本来说,能否顶住压力实现零关税,则关系到其产业命脉。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若更多经济体效仿中日策略,美国主导的单边关税大棒或将彻底失灵。
这场关税战的终局或许没有赢家,但它无疑为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博弈写下了新注脚,实力与策略,缺一不可。
咨询热线
0898-69369560